日本的情人節,哪些チョコ哪裡不一樣?

日本的情人節
日本文化

每年的1月份對於日本、台灣,或是全世界各地都是相當有影響力的月份,因為「嶄新」的開端總是帶給大家許多興奮、期待的心情。在台灣,除了跟日本一樣有慶祝西元新年之外,每年1月底~2月初之時有多加慶祝農曆新年。
然而,面對農曆年假即將結束,又要回歸日常生活的這個時刻,相信大多數的人都不怎麼情願吧。不曉得大家是否跟筆者一樣,雖然心裡不情願美好的新年假期就這麼結束,但卻也同時期待著下個節日的到來呢?今天帶大家一起聊聊,無論是台灣、日本或是全世界各地都非常受歡迎的2月份重頭戲「バレンタインデー(情人節)」囉~
 

認識日本「バレンタインデー(情人節)」的起源&興盛

「バレンタインデー(情人節)」是屬於全世界共同慶祝的節日,本篇文章不會介紹國際間最初的情人節由來,只會單一介紹日本情人節的起源以及興盛歷程。
日本情人節起源於昭和30年(1955年)左右,由報紙上刊登一則名為「バレンタインセール」的廣告文,其中內容出現了情人節起源始祖「バレンタイン(Valentin)」的名字開始。據說當時只是物流業、點心製造商們為了商業目的去推廣「情人節」這個文化,而非該節日最初的宗教含意。
昭和30年代(1955年代),日本過情人節時遵從的習俗是類似起源處,除了送禮不單是只有女性單方面給心儀的男性,可以是為了表示感謝及愛意而與情侶、朋友、家人之間的禮物交換活動之外。當時主流的送禮品項是化妝品、衣服等物品,而非巧克力呢。
而日本獨有的情人節「女性送禮給心儀男性」習俗,是於昭和40年(1965年)開始定型並流傳至今的唷~
 

日本情人節送「チョコレート(巧克力)」的原因&細節

話說回來,為什麼情人節送禮物一定是「チョコレート(巧克力)」呢?
「情人節送巧克力」的習俗起源有很多種說法,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在昭和10年(1935年)位於神戶的一間「モロゾフ(せい)()(Morozoff製菓)」點心製造商,在給外國人看的英文報紙上刊登了一句「あなたのバレンタインにチョコレートを(おく)りましょう(送巧克力給你的情人吧)」廣告詞,而開始吹起了這股送禮旋風。
該風潮在昭和33年(1958年),又因大田區的「メリーチョコレートカムパニー(Mary Chocolate Co., Ltd.)」公司活動下,再次被推廣出去,甚至也普及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開始的校園間。1980年代後半更是擴張普及到家庭主婦之間。
近年來,商品的開發越來越多樣、精緻,日本情人節送禮不再侷限於巧克力,卡片、花束、飾品、點心等也是熱門送禮選項。


但伴隨商業企劃下,日本情人節巧克力因場合、對象等要素開始發展出許多類型,以下統整表格供大家詳閱:
 

名稱 送禮人 對象&含意
(ほん)(めい)チョコ
(ほん)チョコ
女性 給心儀男性的告白巧克力
()()チョコ 給非愛戀情愫男性的巧克力
ユリチョコ 給心儀女性的告白巧克力
(とも)チョコ 女性朋友間互相贈送的巧克力
マイチョコ
()(ぶん)チョコ
()()チョコ
(おれ)チョコ
(ひめ)チョコ
犒賞、獎勵自己而買的巧克力
ファミチョコ 給家人的巧克力
ファンチョコ 給男性藝人的巧克力
()()チョコ 給平時照顧自己的男性的巧克力
(しゃ)(こう)チョコ 給職場男性的巧克力
(たん)チョコ 給與情人節同天生日壽星的巧克力
(べん)チョコ 當作自己午餐便當享用的巧克力
ネトチョコ 給網友的巧克力
ツイチョコ 給Twitter(推特)朋友的巧克力
(さか)チョコ 男性 給心儀女性的告白巧克力
ホモチョコ 給心儀男性的告白巧克力
給非愛戀情愫男性朋友的巧克力
犒賞、獎勵自己而買的巧克力
給男性藝人的巧克力
給平時照顧自己的男性的巧克力
給職場男性的巧克力
給與情人節同天生日壽星的巧克力
給網友的巧克力
給Twitter(推特)朋友的巧克力


【小知識】
收到情人節巧克力後若回送對方巧克力的話,代表是跟送禮人訴說「あなたと(おな)()()ち(我與你有同樣的心意)」的意思唷~
 
看完今天的文章之後,有分得清楚チョコ們各別的含意了嗎?在節慶中送禮可以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下次要在情人節送日本人巧克力時,不妨參考今天的チョコ名稱欄,去選擇適合送禮的チョコ吧~
 

分享
線上諮詢 索取課表

線上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