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吃和菓子嗎?

日本文化及四季風情的和菓子
吃喝玩樂

甜點在日本的茶道或西洋的下午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餐點總會配上一塊和菓子或是蛋糕餅乾等點心才算完整呈現。或許你也曾有過,明明已經吃得很飽、很撐,卻還可以吃得下甜點、蛋糕的經驗!這就是所謂「甜點是另一個胃」。
雖然我們常聽到「甜點是女人的第二個胃」,但近年來,喜愛甜食不再是女性的專利,喜愛甜食的男性其實也不少喔!在琳瑯滿目的夢幻甜點世界中,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日本擁有別於西點而獨樹一格的和菓子呢?就讓我們一窺其中的秘密吧!
 

明治時代沒有「和菓子」!?

和菓子一詞在明治時代之前其實是不存在的。它與一般我們熟知的點心不同,和菓子在製作上較少使用到油脂、香料及乳製品,更多使用的是米、麥等穀物、紅豆、黃豆等豆類,又或是其它澱粉類材料來製作,其中當然也大量使用了砂糖。
 

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期間的「唐菓子」

「菓子」最初在日本古代其實是水果的意思,在歷史的推移當中,菓子也起了意義上的改變,影響主要有三波,首先是奈良時代到平安時代期間。當時前往中國留學的僧侶(即遣唐使)將中國加工食品「唐菓子」帶回日本。與此同時,也將唐朝的飲茶方式帶回日本。現今,我們還是能看到「唐菓子」蹤跡,只是跟我們所知道的和菓子非常不一樣,主要是因為當初「唐菓子」是用於祭祀的,所以目前如果到一些神社,例如:熱田神宮、春日大社、八坂神社等等還是有機會能看到。
 

鎌倉時代的「喝茶配點心」

第二波是鎌倉時代,即中國宋朝時期,榮西禪師自中國引進茶苗,種茶的普及使喝茶的習慣更加廣泛,當時入宋學法的僧人也帶回「喝茶」與「吃點心」的習慣,這爾後成為日本極為重要的一項傳統「茶道」。而這個時期傳入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菓子是羊羹及饅頭。
 

室町時代的「南蠻」糕點傳入,江戶時代的「上菓子」、「京菓子」登場

第三波是日本的室町時代,全世界則是大航海時代。從葡萄牙、西班牙以及荷蘭來的傳教士將長崎蛋糕、金平糖等等大量使用砂糖的甜點傳入日本,由於日本人稱他們為「南蠻人」,所以這些點心也被稱為「南蠻」糕點。後來進入了江戶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江戶「上菓子」及京都「京菓子」互別苗頭,和菓子開始有了飛躍性的發展及變化,而這些就是近代我們熟悉的和菓子的雛形。隨後,鎖國政策於明治時代劃下句點,巧克力、餅乾等糕點隨著西洋文化相繼傳入,為了區別從西洋來的「洋菓子」,才開始有了「和菓子」這個名詞。
 

日本的「和菓子」職人精神

一般而言,和菓子是搭配綠茶一起食用,跟茶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只如此,和菓子也會出現於日本的各種婚喪喜慶場合及慶典中。日本人所重視的季節感及整體感當然也體現在和菓子上。和菓子職人使用當季食材做出含有當季色彩又符合主題的作品。相信每位收到的人都會喜歡如此用心製作又能打動人心的和菓子。
其實和菓子的發展從古至今一直都受外來文化影響。日本人吃著洋菓子,接受並吸收洋菓子的優點,轉化為自己的創造泉源,由此我們也能看出日本人精益求精的職人性格,也因此能創造出日本人引以為傲的和菓子。不論是和菓子或是洋菓子,現在都是以甜食居多。看著他們香甜可口的樣子,你是否也想來上一塊呢?無論是哪個年代,甜食都能讓人有幸福的感覺,下次不妨也來一品蘊含日本文化及四季風情的和菓子吧。

重點單字整理

點單字看翻譯

分享
線上諮詢 索取課表

線上諮詢